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营养科普 > 正文

听说你对乳糖不耐受?这个知识点你需要了解一下

admin 2023-08-19

原标题:听说你对乳糖不耐受?这个知识点你需要了解一下

喝牛奶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识点:

乳糖不耐受

开启2021年第一天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一顿美味健康的早餐,牛奶作为早餐常客,有些人却一喝就闹肚子。出现这种情况,在医学上有个术语,叫“乳糖不耐受”。顾名思义,就是说乳糖不能被正常地消化吸收。在人体内,乳糖需要专门的乳糖酶来分解,如果没有这个酶,乳糖到了小肠以后就不会分解,而是直接完整的进入大肠。于是,乳糖就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了,这可就麻烦了。在大肠菌丛的作用下,乳糖会发酵、水解,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气体,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出现,常见的表现是腹胀、肠鸣、气多、或腹泻等,这些症状通常发生在喝奶后的30分钟至2小时。

为什么有些人会缺乏乳糖酶呢?

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,后天性的又包括继发性和成人型乳糖酶缺乏。先天性酶缺乏,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,患者从出生时体内就没有乳糖酶,这样的人无论喝母乳还是牛奶都会明显腹泻,停止进食乳类制品腹泻马上消失。继发性的酶缺乏则常常发生在一些疾病之后,比如肠炎、严重的营养不良,或由于某些药物的作用,造成小肠粘膜受损,导致乳糖酶不能被合成。

不过,这两种类型都属于比较少见的,绝大多数人的乳糖酶缺乏属于成人型乳糖酶缺乏,也就是说,在出生时这些人体内其实并不缺乏乳糖酶,而是长到一定年龄后才开始出现乳糖酶活性的下降或消失,于是出现乳糖不耐受。

这还要追溯到11000年之前,那时的成年人类都没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,喝牛奶=喝泻药。通过逐渐的适应与自然选择,7500年前,巴尔干半岛中部和中欧之间的奶农之中,开始出现了对乳糖耐受的基因突变。这些突变赐予他们巨大的生存优势,留下了更多的后代,让这种基因得以留存。

其中一个关键的基因突变,就是位于乳糖酶编码基因上游14kb处的一个单碱基突变,它被证实与肠道乳糖酶活性降低有关(如下表所示)。

而到了现在,我国大多数人是从7-8岁开始出现乳糖酶的降低或消失的,一项针对北京、上海、广州和哈尔滨4大城市的1168名健康儿童的研究发现,我国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在11~13岁儿童中高达87.8%,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近三分之一。而欧美人一般从20岁左右才开始,这也是跟世代饮食习惯导致的基因差异有关。世界上完全没有乳糖不耐受的人仅占30%左右

目前,国内还没有把乳糖酶缺乏的实验室诊断作为必要的诊断依据,国内仅有少数医院通过检测大便乳糖及大便pH值来诊断乳糖酶缺乏。

乳糖不耐受的危害

既然乳糖不耐受在成人中这么高发,它到底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危害?

研究发现,乳糖不耐受可能和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肠易激综合征相关。此外,乳制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和一些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,乳糖不耐受的人经常停止食用牛奶和乳制品,容易导致钙和维生素的缺乏以及骨质疏松症,需要注意采用其他方式补充这些营养元素,比如多吃蔬菜。

乳糖不耐受≠牛奶过敏

很多人会混淆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,认为喝牛奶拉肚子是因为对牛奶过敏。其实,二者有明显区别。乳糖不耐受是对乳糖吸收能力下降,但可以耐受牛奶蛋白。而牛奶过敏就像是普通的食物过敏,是对牛奶蛋白过敏,但可以耐受乳糖,一般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一两年。

乳糖不耐受的人难道这辈子就跟牛奶说再见了?

如果有乳糖不耐受,是不是就意味着终生告别牛奶了呢?也不是。有一些办法可以减缓不耐受的症状,比如:

少量多次就是个好办法。

乳糖不耐受,往往与一次摄入乳糖量过多有关,不耐受的程度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多次少量进食牛奶,每次限制在能够耐受的水平,给肠道充足的时间,让体内仅有的少量乳糖酶去慢慢消化乳糖。乳糖被完全消化之后,就不会出现不适的症状啦。同时,这样还可以刺激和提高小肠粘膜合成乳糖酶的能力,部分人可逐渐消除乳糖不耐受。

另外,避免空腹喝奶,选择一些其他食品混合进食,最好是固体食物及吸收较慢的食物,比如面包、饼干等,这样可以避免牛奶从胃里迅速排空,乳糖一下子涌入肠道,给人体内少量的乳糖酶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。

转载请注明来 辉景食品网,本文标题:听说你对乳糖不耐受?这个知识点你需要了解一下
本文地址: /yingyangkepu/1063.html

标签: 乳糖 牛奶

热门文章
随机tag
多巴胺 弥猴桃 止痛药 比利时 路面 配方 快餐食品 青苔 巴马 病症 游泳 陶罐 浇头 大肠杆菌 TMobile 黑茶 洋白菜 高原 伤口愈合 牛肉干 养殖肉类 妇女 两人 劲道